社会发展需要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需要兼顾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北京冬残奥会让更多人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和顽强意志,既阐释了“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也使大家理解促进残健融合还需要更多人在平等、平视基础上的尊重与付出。
融合教育,亦称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于1994年“世界特殊教育大会”所颁布的《萨拉曼卡宣言》中正式提出。*初所谓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的一种教育理念,指通过不同程度的教育设计与调整,使残疾儿童顺利进入普通班进行无差异学习。现在的融合教育不仅体现了对残疾学生的尊重和呵护,更体现了对所有受教育社会成员的人道关怀、人格品质以及创造魅力,因此成为当前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和实现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近年来,党和国家在融合教育的实现上倾注了大量心力,也取得了突出成就。但是,我国融合教育发展仍面临重视程度不足、实施标准规范缺乏、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升、教学师资相对不足、各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困境。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办好特殊教育”的明确要求,2022年1月,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发布《“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明确提出要“遵循特殊教育规律,以融合教育为抓手,加快促进特殊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
《计划》为深入推进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结合国内外实践探索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理念上要高度重视,全社会要形成大力推进融合教育的生态氛围。让更多的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青少年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稳步前进的重要标志。第二,体系上要衔接贯通,促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的深度融合。要针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青少年的不同需要,科学评估、合理安置、分类施教,在全面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积极推动特殊教育向学前、高中、高等教育阶段拓展延伸,进一步加强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促进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融合等。第三,行动上要协同政府和家校社力量,创设融合教育支持性环境。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意味着教育理念、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都要发生根本变化,为此就需要政府和家校社各方利益相关主体,明确自身责任与义务,探寻有效路径形成紧密的支持性群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特殊教育,为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创设一致、连续的支持性环境。让每一个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青少年都能共享发展成果,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作者卢立涛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课程教学与教师教育、学校发展与教育评价、中国特色教研制度变革与教研员专业发展等。)(《中国民族教育》2022年第5期)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新闻网,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如有对您造成影响,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